咨询电话:13501208501(马老师),400-007-9000
取消
认知力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管理者的六维认知模式与七种认知
发布时间:2020-12-24 15:33  文章来源: j9九游会官方网站e洞察   作者:杨杜   点击:次

 演讲 / 杨杜,j9九游会官方网站领衔专家,著名管理学家,华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

根据2018年10月27日第六届j9九游会官方网站十月管理高峰论坛杨杜教授《管理者的认知模式》主题演讲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来源:j9九游会官方网站e洞察(ID:chnstonewx)

基石e洞察原创,如需转载请通过向j9九游会官方网站e洞察公众号后台申请授权

管理咨询业务合作15967150643(微信号mysoul3或617989295)


 

各位来宾,大家好:

 

分享大家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这几年非著名管理学者杨杜,也就是我本人,不再研究所谓的“管理”了。大家不要觉得惊诧,因为觉得“学者”没有“活着”重要,所以我一直在琢磨一件事情,我们是怎样的活法?企业是怎样的活法?管理者又是怎样的活法?管理者怎么样认知“活法”?换言之,现在的经济形势下,企业面临严峻考验,日子难过、喘气都非常难受的情况下,管理者怎么看待这个时代、组织以及自己?围绕管理者的认知模式,我和大家分享三个话题。

 

一、管理者六维认知模式

(一)彭剑锋“十点”管理者认知模式

 

有学者教授总结过管理者十大认知模式。管理者思维认知模式分10种:战略型、必要型、多赢型、对人型、成败型、兼容型、灰度型、悖论型、边界型和一分为三认知型。非管理者的认知模式分10种:执行型、可能型、独食型、对己型、善恶型、排他型、黑白型、矛盾型、中庸型、一分为二认知型。研究者的认知模式也分10种,分别是想象型、重要型、自得型、兴趣型、真假型、自洽型、定量型、推理型、模型型、一分为五或一分为多认知型。这三者逐一对照来看,大家会发现,一个人选择怎样的活法,和他的认知有非常大的关系。我们可以对照这些信息,分析自己是属于哪一个类型或者偏哪个类型?

 

为了更好地厘清管理者的认知模式,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企业家和政治家的具体不同。政治家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企业家是“你事我事他人事,事事分清”。企业家是经济社会的主体,政治家是政治社会的主体,两者的事业追求显然不同。企业家思考的管理与政治家思考的管理有着不同的边界,顺着这个思路,或许我们能在其中隐约窥见管理者的思维模式,按照彭剑锋教授的“十点”模式,我们列出管理和政治的10个区别:

Ø  价值问题是管理,正义问题是政治;

Ø  效益问题是管理,财富问题是政治;

Ø  创造价值是管理,贫富悬殊是政治;

Ø  规则概念是管理,自由概念是政治;

Ø  效率概念是管理,公平概念是政治;

Ø  追求垄断是管理,反对垄断是政治;

Ø  建立机制是管理,强调民主是政治;

Ø  组织概念是管理,国家概念是政治;

Ø  以奋斗者为本是管理,以人为本是政治;

Ø  不让雷锋吃亏是管理,学习雷锋是政治。

 

由此10个区别,我们再延展一下,就能超越彭教授的“十点”模式:

Ø  工作概念是管理,权力概念是政治;

Ø  聚焦职责是管理,忧国忧民是政治;

Ø  服务客户是管理,发动群众是政治;

Ø  个人建议是管理,联名上书是政治;

Ø  对事负责是管理,对人负责是政治;

Ø  静水浅流是管理,激情澎湃是政治;

Ø  灰度思维是管理,黑白分明是政治;

Ø  不同意我的说法是管理,完全同意是政治(众笑)!

 

(二)管理者的六维认知模式

 

没法判断大家的笑声是同意还是不同意我的观点,到我这个岁数已经不在意这个了。为了更简单地了解管理者的思维模式,我总结了“六维认知模式”,斗胆试着囊括以上各种“十点”。

 

1.一维层次知:先做与再做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在认知模式上,我已经顺着下图底部的“业务管理”逐级而上,开始研究哲学层面上的管理。不再从一般的事情和人这个层面去思考怎么做,而是直接思考何者在先、何者在后?这个思考方式,也和我的岁数有关系(众笑)。

2.二维方向知:做大与做久

 

公司到底做大还是做久?有些公司提出来,能不能两者相结合?有些公司以做久为导向宁做“五百年”不做“五百强”。还有的公司,导向就是只做“五百强”不做“五百年”。林子大了,当然什么样的鸟儿都有,企业也不例外。中国文化常讲“中庸之道”,现实中,往往是按照下图中这个斜线去走的。

 

 

3.三维定位知:向上、向前与向外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什么样的风景取决于我站在哪里。从三维角度来看,比如说向上、向前、向外看,我们定位一个地方的时候,延展的方式就属于三维定位知。反过来也可以生发出新的认识:

 

(1)三维“假设知”:从上、从前与从外

 

 

如上图所示,以“三维假设知”从上看、从前看、从外看,按照我们的认知,就是“从未来看明天,从后天看明天”这种方式。今天看明天,预测值当然会有不同。可以假设这种状态,即“站在上帝看人类,站在后天看明天,站在宇宙看地球”,这样来设计一个产品,你就要跳到外面看它。

 

(2)正确的假设的重要性

 

正确的假设非常重要。可以设想,五年以后、十年以后你的生活、境遇会是怎样?你的儿子、孙子又会是什么状况?用假设的方式看问题,传播频率较高的是任正非的思路:

没有正确的假设,就没有正确的方向;

没有正确的方向,就没有正确的思想;

没有正确的思想,就没有正确的理论;

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战略;

没有正确的战略,就没有正确的机制;

没有正确的机制,就没有正确的管控;

没有正确的管控,就没有正确的绩效;

没有正确的绩效,就不能证明该假设。

 

这一个循环的方式,能说明我们到底在忙什么。不同层级的每个领导者,应该站在哪个层次来思考这件事情,表现出来的就是不同层面的认知。

 

4.四维预测知:洞察与假设

 

第四维,是在时间轴上观察变化和可能发生的变化,就是洞察和假设。比如围绕企业的技术、产品、所在行业,或者围绕人,差不多都是一个S曲线,即从创业到成长、成熟、衰退。

 

 

如果GDP到增长5%左右的时候,我认为中国的企业基本进入了成熟期。成熟期低成长的企业怎么管理?高成长的企业又怎么管理?两者活法或许大相径庭。你的企业在发展有规律的阶段,怎么做好假设?怎样调动资源?如何做好战略布局?回答好这些问题,企业家、管理者的洞察力和假设力必须非常强。四维之中,时间不断缩短、速率不断加快,所以你必须快速反应、迅速变化、迅速响应某些东西,不同年龄的人能看出来的信息截然不同。70多岁的人考虑问题与50多岁的人考虑问题必然有差异,因为不同时代的人,思考问题的时间感不一样。

 

在频率加快,波长缩短,带宽像太平洋一样粗的时候,我们大约难以想象自己到底该如何思考这个世界。但是那些非常有影响力的人,早已在用超宽带、网速与信息振幅,迅速提升自己做事情的波及率。发一个推特全世界就知道了,是用链式而不是一层一层的发。比如特朗普的推特治国,推特粉丝有5140万人,脸书有2310万人;莫迪的脸书粉丝是4320万人,Twitter粉丝有4230万人。大家都在关注他们,不管他在推特、脸书发表什么言论,都可以迅速地推向外面。我们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同样如此,通过有组织的推动,新闻、头条都是在置顶,用这种方式迅速在几千万人、上亿人之间产生影响力。企业洞察这个趋势,自然紧随甚至引领这方面的技术,像华为,主攻的就是宽带和视频,用技术载体的方式推动这个社会更快速地往前走,我们的认知模式也因之发生变化。

 

5.五维生态知:生态与生存

 

到了第五维,就要谈到生态。关于生态系统,我认为,合作共生是生态系统的一个方面,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的另一个方面,而且是必要方面。

 

(1)国家间食物链。能否活着是死活问题而不是成败问题。按照不同的生态,谁吃谁和生态链条的排列,都是食物链的问题。国家间也有生物链:从资源国,到生产国,再到消费国;从石油、矿产、土地、机会,到勤奋、装备、人口、技能,再到规则、金融、军事、技术。原来我们卖资源比较多,再是产业和工厂去做,再往后是用钱生钱的方式。这就是美国的方式。按照这种食物链条谁吃谁是比较明晰的,是对生态的认知。

 

(2)生存与发展的认知。关于这一点,有两句话和大家共享:一、知道谁吃你决定你的生存。羊闲来无事不要老在狼面前晃悠。二、知道你吃谁决定发展。生存问题肯定比发展问题重要得多,很努力地吃饱了最后被别人吃掉了,比如《人民的名义》里那个贪官,贪了很多钱一分没舍得花,到最后钱都得上交了。所以解决“活法”问题,根本上要知道“谁吃你”,而不能只记得你在哪里吃。总结起来,就是以生存为底线,以富强为边线。“富强”这两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排首位的非常重要的两个字。

 

(3)思维模式的进化与循环:升维与降维。思维模式的进化与循环,让我们知道自己在哪个层面上思考/活着?点思维、线思维、面思维、立体思维,往上走是灰度思维,再往上走可以做分类的思维。我们可以类型化去做事情,再加上时间就会出现一个动起来的东西,永远是有预测性的,不管是三秒、一星期、一年甚至更久。这是我们认知的实在的、活着的世界,但是很麻烦,活着活着可能活到坑里去了。所以五维的东西就是生态,是“谁吃谁”的食物链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成败的问题。活着活着,发现有问题了自己会非常难受,所以建议大家不要往想不清的地方走,放下就行了,不然可能会导致抑郁症。

 

 

(4)零维创意知。我们要回归“零”。按照零思维,在所有的维度都放下你的“东西”的时候,那就不是你的事、不是你的钱、不是你的人、不是你该想的事。我们称之为“零的创意思维”,或者叫“量子思维”。量子思维是什么?有即是无,无即是有,按中国文化的思维,展现在这里的是本质的或者最深层的某些东西。宇宙一爆炸,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之后就是超级计算机,是连续想事情的逻辑,否则就是糊里糊涂的。从认知层面看,有无观、矛盾观、时空观、周易观,世界如此就证明我们活着,否则就是没有活着,我们认知了自己就按这个思路继续前行。

 

(5)太极到周易思维模式。这个抽象的世界可以画出来,好比我们画的图画、视频等可以用眼睛看的东西。八卦是符号,可以用最抽象的图形来思考问题,如果转换为数字,就是二进制,也就是我们现在传统计算机的计算规则。如果再往前推进就是零维,就是量子,就不分一二了,而是一种态叠加的状态。

 

(6)有与无:按0-5维区分的七种知识。叠加态的思路在现实过程中我们可以慢慢体会到、感受到。按照“有无”思考这个问题,从“零维”到“五维”,再加上前后两头就可以产生“七维”的知识。从创意知到层次知、方向知等,人最开始发展的是创想力,从0到1,从无到有;接着是构想力,是产生结构、组织、层次的东西;再接着是预想力,未来可能怎么样?如果你有资源、权力,有了构想力、预想力以后,再把这些凑到一起去完成预想的实现最后,是止想力。本来世界就是如此,不需要把人考虑其中,因为人工智能、机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不需要人工。

 

 

我们用四种力(创想力、构想力、预想力、止想力)来思考万事万物,一时也许忙乱,所以送大家四句话:

Ø 财富使人不再乞讨-——经济自立;

Ø 工作使人不再烦恼-——排除杂念;

Ø 文化使人不再争吵-——宽容他人;

Ø 信仰使人不再思考-——顺应自然。

 

零思维是有信仰会思考,关于量子大概就能容易理解了。如何从以上这些角度去思考自己习惯于几维?如果你喜欢写东西,就是一纬的,喜欢画图就是二维的,喜欢视频就是三维,喜欢想东西但是表述不出来那就是多维的,如果不想了那就是零维的。

 

二、管理者的七种认知框架

领导者的人生是“战略需要框架、行动需要焦点、管理需要流程、一切需要结果”,也就是从三维、两维、一维到最终的东西,形成“升维思考、降维打击、快速响应、剩者为王”的认知模式。

 

所谓思维框架,是思维者思考和表述自己的观点或研究成果的某种结构或系统。管理者的思维框架可能有很多种,这和我们由一维讲到六维是同一个道理。目前管理学上的框架,主要有:

 

1.线性框架。管理学研究有许多直线性框架。常见的一分为二框架有:双因素理论,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人性理论,分为X理论和Y理论;成熟理论,分为成熟和不成熟;组织理论,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决策理论,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权变理论,分为机械组织和有机组织。一分为二框架比较为熟悉一分为二思维模式的国人所理解。比如,我们将意识形态分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经济体制分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将所有制分为公有制与私有制,将分配原则分为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等。还有一分为多的方式,在管理学上也有特别多的模型:人性假说四分法,即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管理职能五分法,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领导方式四分法,即专权独裁型、温和独裁型、协商型、参与型;管理要素七分法,即结构、战略、人员、管理风格、体制与程序、领导观、价值观;竞争力五分法,即供应商交涉能力、购买者交涉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能力、替代品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有竞争能力等。

 

2.分层框架。按照组织的层次先后做事情。首先分层次,再考虑不同层次、力量,不同的责权利。只要用分层的理论和思路考虑问题,有太多的工具可以去用。

 

 

3.曲线框架。画上一个分类的框架,量可能超出我们的认知。带点灰度的感觉就是按分类走,比如说活力曲线、S曲线、微笑曲线等都是按照曲线走的。

 

4.循环框架。这就是周易思维认知的模式,循环往复,形成闭环。PDCA的循环框架、六西格玛管理MAIC循环框架都是如此。

 

5.平面四分框架。平面四分法是人类认识复杂事物最简化、最有效的方法。企业成长模式框架、安瑟夫战略矩阵框架、GE的矩阵框架概莫能外,我所讲的只不过多了维度而已。

 

6.金字塔框架。企业的层次不是单纯一条线的,还要考虑做“面上”的状况。我们可以用金字塔的方式架构一个结构,包括组织图、鱼刺型图(躺倒的金字塔),随着影响因素越来越多,再去分解并聚焦到分析问题的最终目标上去。此外,我们的思维方式到底按照归纳法走还是按演绎法来走?最终经过推理,得出结果,推理的过程合规,就会得出相对成功的或者科学化的一个框架,这就是逻辑金字塔。

 

7.网络框架。某些行业,比如国家电网,本身就是网络。j9九游会官方网站组织的论坛也是在网络上运作的,每个节点、中心都会产生大量信息。我们怎么了解、管控这样的网络(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网等)?这是现代社会非常要紧的问题。

 

三、管理者“三性认知”

人类的认知一般是按照流程走的,从感觉、知觉,再到思维,从身体开始,到比较综合,最后用脑子去思考。管理者的思考特征则是先想明白,再做知觉、感觉,思考这个事的可行性。与一般流程好像是相背而行。所以管理者要靠想象力、计算力解决某些事情,但是也不能总是从0到1算账,老算账就彻底变成商人了。所以会有一些比较模糊化的认知,量子思维分不清楚,但是可以从1到N、从N到1、从1到0、从0到1,思维就这样转起来,这是企业家的思维模式。

 

(一)感性认识

 

当我们看到一朵非常漂亮的花,感觉第一念是颜色、第二念是概念、第三念是心情。我们把念头拆出来,其中的意念、语言、行动和心情瞬间的表现,就是人的认知过程。请问大家一念有多长时间?弹指、瞬间、刹那是什么意思?这都是时间单位,跟秒、分、小时是一回事。一昼夜是30须臾,一须臾是20罗预,一罗预是20弹指,一弹指是20瞬间,一瞬间是20刹那,一刹那就是一意念。我在讲、大家在笑的过程中已经好几百个刹那了。人控制自己的一念非常难,但是很多非常优秀的企业家能够控制到一念,也就是0.018秒。厉害的人是在非常短的时间段以内,控制自己的念头,让它向着正确的方向走。

 

我们一念的变化、认知的过程,用佛学理论来讲大概就是如此。佛学讲“识”就是认知的结果,获得“识”的条件是“缘”。用眼、耳、鼻、舌、身、意、潜识、藏识,在各种角度看到、没看到,或者看到之后没有任何见知或者有一些误解,就会形成各种各样的“识”。

认知到最后会得到非常复杂的结果。八识“心王”支配六类五十一种“心所”,你就知道你的心里面有多少芜杂散乱的、杂念的东西。尤其是现在这个世界,大家已经不是吃不饱,而是信息吃太多了。走路的时候都拿着手机一边走一边看,以至于让自己像个盲人。认知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在行为上、心理上、接受信息上,到底应该怎么思考和对待这个问题?我认为这和哈姆莱特留下的经典问题有得一拼。 

 

(二)悟性认识

 

悟性认识就是动脑筋、创新,想的是与众不同的有增量的东西。我们看国学,很多东西是认知模式的而不单纯是内容的,因为它的内容互相之间是有矛盾的。国学中的认知模式是什么?国学经典有三类主要的观点。

 

第一类是和人生阶段相联系的道理,这一般比较准确,因为和经验相关。比如《论语》中,“君子有三戒:少时血气未定,戒色;壮时血气方刚,戒斗;老时血气已衰,戒得。”“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等。

 

第二类是与德才相关的道理,包含价值观的问题,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都讲的有道理。比如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孟子说:为富不仁,为仁不富。

 

第三类跟因果相关的道理,一般人看不懂,也很容易误解,所以需要悟性。这属于量子思维的范畴,必须有悟性才能拆解。

 

我把自己悟出来的定律和大家分享。第一定律,现实中没有一个结果是由一个原因所引起的。比如:柳下惠为什么坐怀不乱?可能有五个以上的原因。愚公移山为什么成功了?八个原因所以他成功了,其中最重要的是那位偶然路过的神仙。大禹治水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些问题我们别在固化的思路里面琢磨,可以开拓思路,甚至打开脑洞。但众所周知,这几个问题都有固定的答案,这其实不利于思维的锻炼。

 

中国经典中的思维特征有三个。一是轻逻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什么生万物?没有讲给我们。二是重伦理,对圣人、君子、小人进行特征研究。三是因人易,分君臣、父子、长幼、内外。

 

《大学》里讲:

Ø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Ø  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财聚而民散,财散则民聚。

 

《中庸》里这样讲:

Ø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Ø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论语》里讲:

Ø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Ø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Ø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这三个经典中的话语方式,一因一果,是链式产生的。这种话语方式,基本始于《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国学经典差不多都是这种思维模式,大概始于周易。周易中是有逻辑的,但后人没有特别从形式上明确其中的逻辑。所以,对古人的道理,需要添加逻辑法或因明法来解释,需要寻找结论的前提。我们用四维讲——唯“书”去读,唯“实”去看,唯“思”为重,三者融合起来就是唯“悟”,即发现式、创造式的认知模式,这样跳出国学经典思维模式,返回去再看再学,就可以超越西方到达我们的新时代。

 

(三)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和西方最近几百年比较接近的思维模式,与中国经典思维模式怎么连起来思考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逻辑角度上来讲,都是不一定的结论,一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生二,二必须在一定条件下生三,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生万物。按照数学模式就是0+1=1、1+1=2,2+1=3,9997+3=1万,中国人就是这种思路,不知道中间的1和0是怎么回事,只要生出结果就好,中间的过程不管。

 

因此我又悟出来第二定律:有原因不一定有结果,有结果一定有原因。所以“因果关系”变成“果因关系”,一类结果必有三类原因:必是多个因、必有不确定因、必有未知因。

 

四、有“三性”管理者的特征

讲到此处,有感性的、悟性的、理性的“三性管理者”,到底有什么样的特征?

 

1.自信果断但又谦虚。知道自己想到的任何方法仅仅是许多方法中的一个,还有很多方法自己连想也没有想过。

 

2.是建设性的而不是批判性的。思考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比别人更聪明,而是为了得到更好的认知和行动的方案。

 

我们用这种思路解决问题的时候,会发现世界有三种:现实世界、理论世界和思维世界。这几个世界之间,思维去表述理论,用理论和现实互动,现实和思维又是认知的过程,三维在其中循环。三个世界投射到商业世界,信息和信息之间的是互联网,事物和事物之间是物联网,人类和人类之间是感情网。其中的商品、情报、客户,共同构筑起未来商业发展的空间。这就是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现在的做法。实际上,我们是在构建的新时代、新世界里面,用思维的东西认知它一定往那里走。

 

从三个世界到四个世界,就是在虚拟世界里面照样会产生许多的事物,你不是你,虚拟世界还有一个你,那个云里的你比现在的你更真实。人类的表述、互动和认知,所有东西都是互相连着的。世界动不动,看你动不动,虚拟的世界是通过你的眼睛和脑子连起来考虑的问题。

 

 

但我们需要回到自主灵性的世界,因此要练习“不动心动脑,不动情动理”。有三个方法:1.想到一个点子,从上下左右前后三维去表达。2.听别人话语,不听内容,看逻辑结构或语法。3.听别人观点,不评对错,看他的价值观和立场。归纳一下就是:1.举一反三法;2.形式解构法;3.以人观语法。这样就会回到你自主灵性的世界。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段话: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杨杜说“我知故我富、善知故我强。”

 

谢谢大家。

 

(文章整理/编辑  张晓倩 刘雪莉)


自媒体
备案信息
京ICP备10009731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2921号
全国公安机关互联网站安全备案
电话
400-007-9000
010-82659965
010-82873036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8号中钢国际广场A座6层
邮编:100081
E-mail: service@aimaci.com
知识中心: : 邮箱登陆
Copyright @aimaci.com All Right Reserved.北京j9九游会官方网站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