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09的中国,给世人的感觉是两个字“大”和”牛”。
这一年,我们真切感受到中国是一个大国了,我们似乎也有底气 “牛”一把了。国外学者能用模型精确预测经济的发展趋势与状态,但绝对预测不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战胜金融危机的决心和信心。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只有我们的政府能够自信的在全世界提出保“8”的增长目标,而今我们不仅保了“8”,而且超越了“8”。按此速度,中国将在两年内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甚至有人提出,未来的时代是中美共治的时代。于是乎,我们的学者将研究的视角调整到了与“大”相关的领域。新年伊始,各类论坛的主题都离不开大国经济、大国政治、大国军事、大国外交、大国金融等字眼。我们的企业也在运用财气大手笔的收购国外企业,吉利竞购沃尔沃、北汽闪电收购萨博资产、中石化收购Addax石油公司等一系列大举动无不彰显着“大”的气概和“牛”的派头。确实这一年,我们中国人值得骄傲、值得自豪,这一点老外即使不无醋意,也不得不伸出大拇指: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真“great”!真“cool”!
在享受“大”和“牛”所带来的满足感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大”,但并不强壮,我们可以“牛”,但底气不足。中国的经济已完成了量的积累,但尚未实现质的转变。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矛盾的深化,政治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招数,主要还是靠国家的投资拉动,有可能导致经济结构的更加不合理与资源的更大浪费;我们企业的成长,主要是依赖“硬扩张”模式,靠粗放式的资源投入、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对环境的漠视与破坏、对产业价值链的压榨,靠垄断或国家行政力量的整合完成了量的积累,但全球竞争能力显然不足,人才、技术、品牌与管理的短板及“软实力”的缺陷,使我们的企业陷入了“肥胖而不强壮”的尴尬境地。
与其说我们正步入后危机时代,不如说我们正进入新的发展模式转型与系统变革期。中国经济如何在量变的基础上实现质的突破,我们如何在大国经济的基础上,具有大国的风范、大国的责任感、大国的普世价值观,我们如何在拉动全球经济的同时,也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做出独特的贡献,我们的企业如何回归基本面,如何跨越野蛮成长阶段进入商业文明阶段,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如何体现人文关怀,我们如何通过经营模式创新、产品技术创新、管理的创新、价值链的整合、融资渠道与模式的创新等来化解未来成本上升的压力,以提升全球竞争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在步入2010年之际,我们需要深层次思考的问题。
我们“大”但绝不能虚妄,我们“酷”但不能真“牛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邓小平同志的韬光养晦时代还没有完全终结,但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