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业化队伍建设,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操作层面上如何实现有效推动,却是一个需要思考与探索的关键问题。对此,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标准建设的提出与实施,则是一个具有说服力的必然趋势。
一、管理规范化与国际化双重驱动下的建设需求
人力资源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经验学科,现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和原理,实际上是我们从市场经济国家所引进。作为一种“舶来品”,其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也不过短短的20多年,相比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的人力资源教育与实践都相对落后:
• 人力资源从业者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较低:据调查,目前我国人力资源从业者规模约为300-500万人,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保持了较快速度的增长速度,然而接受过专业性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和系统学习的仅为8%左右;
• 高校教育实践性脱节:作为一个新兴学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高校教育力量参差不齐,教育内容与实践性要求往往相对滞后与脱节,很多时候无法达到实现有效管理的专业水平与要求;
• 社会培训系统性不足:目前通过培训开发的方式来提升人员队伍能力和水平已经是普遍接受的方式,但是由于企业培训体系不够健全,社会化培训常以热点知识为主,重“点”轻“面”,企业引进的培训往往不够全面和系统;
• 缺乏权威的行业指导标准: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化规范和标准建设基础较弱、起步较晚,人力资源从业者规模快速增长与其职业化建设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人力资源从业者在专业知识、技能、职业化素养方面缺乏权威的指导标准,严重制约了我国人力资源从业队伍的职业发展和管理水平提升。
总体来说,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尚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机构发展不健全,人力资源从业人员也大多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的系统训练,在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管理理念上参差不齐,不能科学地运用人力资源方法,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功效,满足政府和企业在动态环境下的发展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效果。同时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发展较为成熟、管理制度相对完善的欧美发达国家,其经过多年的研究与积累都已推出自己的人力资源从业者职业标准,并在其指导下管理水平与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和发展。所以,建立一套适应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职业标准,是提升我国人力资源从业人员队伍的职业化能力与素养,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必由之路。
【以上资料均属节选、详文请阅览印刷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