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13501208501(马老师),400-007-9000
行业先锋:为什么领先
发布时间:2008-04-21 17:18 文章来源:《洞察》第一期 作者:陈春花 点击:次
回顾中国在 20 世纪最后 22 年的主要运行方式,尽管在更为广阔的意义上,中国的企业仍遵循着工业时代的思想;然而这 22 年让中国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外部世界,一股更为强劲的力量正在升起,它也必将成为决定我们未来的关键因素之一。
“ 每一代人都需要新的革命。 ” 托马斯 . 杰斐逊留下了这样的遗嘱。它令一代又一代不同国籍与文化背景的人激动。对于整整一代中国人来说,新的革命或许可以命名为市场革命,但与 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俄罗斯与东欧国家不同, 1978 年的中国没有杰弗瑞 . 萨克斯这样的哈佛教授,没人告诉他们这场革命意味着什么,总之它与阶级斗争不同。
几乎所有年龄超过 40 岁的人都会这样认为,他们生活的开端是 1978 年,生活的可能性从此被打开,他们有机会从农村回到城市,进入大学,他们中最幸运者还有机会打造鼓舞人心的企业,让全世界各地的人们看到一个生机勃勃、日益强大的中国。
这二十多年来,商业和企业的成长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并非在于它摧毁了一个旧传统,而在于它在建立一个新世界。由荆棘丛生的荒原构成的中国商业世界,更需要雄心勃勃的梦想者与开拓者。
然而,这短短二十多年,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和成长来说实在是太有限了。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企业的宗旨是创造客户,而企业的职能则是营销和创新;无论是从营销还是从创新的涵义来说,许多中国企业至今仍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企业。与创新的意义相反,这二十多年来,晃动在中国企业家眼前的是各个经济大国在各自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管理理论:在国际管理学科的进程中, 40 年代,人际关系训练被看做是组织成功的关键; 50 年代,目标管理被视为解决管理问题的新方法; 60 年代,分权化成为最佳方法; 70 年代,企业战略风靡一时; 80 年代,企业文化粉墨登场;进入 90 年代后,电子商务引入的各种方法更是层出不穷 …… 无所谓哪个时代,所有这些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似乎都是应接不暇的管理武器。
许多中国的企业家们努力试图将这其中的一些在自己的企业里得以 “ 完善 ”—— 在中国的词典中, “ 完善 ” 是一个美丽的词眼 —— 但在企业管理里面,它却是一个极大的陷阱,因为当一种管理手段或方法已经过时,你即使将它完善到完美的程度也毫无用处。与此同时,中国的优秀企业几乎都拥有进入全球五百强的梦想。尽管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国的绝大多数企业在组织完善和管理提升方面并没有明显的进步,我们仍然骄傲地看到海尔、 TCL 、联想、宝钢、华为等伴随着仅仅二十余年的经济改革、十多年的企业发展尤其是长约 8 年的市场化,在拥有非同寻常的骄人业绩的同时,它们正探寻一条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特殊之路,成为中国商业的行业先锋。
短短十多年的企业发展,是什么力量让它们实现了企业的飞速成长并一直保持着行业先锋的竞争力?面对众多的挑战:飞速发展的商业环境、与日俱增的竞争压力、日益增长的市场期望,究竟是什么让这些企业在成长中得以领先呢?有没有统一的规律或成功的模型可循呢?如果有,怎样才能做到?
显然,它们的成功已不再是仅仅依赖于对市场的认识,不再仅仅是对营销的把握和关注或是对质量和成本的追求 —— 在《哈佛商业评论》一篇名为《全球角逐:后发未必后至》的文章中,两位作者克里斯托夫 . 巴特利特与休曼特拉 . 戈沙尔总结说: “ 与传统的观念相反,处于世界经济边缘的国家也能产生一流的跨国公司。 ”—— 我们力图通过分析 ( 这是个具有创造性的过程,是信息、经验、灵感和突破等之和 ) 这些我们称为 “ 行业先锋 ” 的中国企业,希望在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 “ 行业先锋 ” 中看到它们获得成功的潜在因素,令更多的成长中的中国企业、商界学士分享属于中国企业特有的成功规律或模型,我们也希望它对中国未来商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力,让中国的商业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走向领先。
行业先锋在中国
我们要探讨的是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二十多年里产生的卓尔不群的企业;它们在取得非同寻常的骄人业绩的同时,也奠定了各自在中国商业企业领域中的行业先锋的地位。同时,我们要探讨的也不是这些行业先锋企业的本身,而是要找出它们所折射出的共性来回答这样几个问题:
- 短短十多年的企业发展,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实现了企业的飞速成长并一直保持着行业先锋的竞争力?
- 面对众多的挑战:飞速发展的商业环境、与日俱增的竞争压力、日益增长的市场期望,究竟是什么让这些企业在成长中得以领先呢?
- 有没有统一的规律或成功的模型可循呢?如果有,怎样才能做到?
我们曾经试图用这样的名词来命名这些我们要探讨的公司,如 “ 优秀公司 ” 、 “ 杰出公司 ” 、 “ 卓越企业 ” 、 “ 成功企业 ” 等,最终我们选择了 “ 行业先锋 ” 。比较已有百年历史的跨国企业和始终走在技术前沿的国际科技公司,我们认为要将目前这些中国企业以 “ 优秀 ” 、 “ 杰出 ” 、 “ 卓越 ” 或 “ 成功 ” 来形容似乎过早。
行业先锋企业是在中国推行制度化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典范;它们对同行、对中国经济发展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以这两点为基础,我们列出了一系列标准:在同行业中受到推崇和认可的机构;注重组织完善和管理提升;对中国经济发展存在不可或缺的地位;企业存在非常明显的规模化的发展;存在自主经营的产品、品牌 ( 或服务 ) ;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具有活力,受到关注;企业持续成长 15 年以上,期间是作为独立的公司发展;年销售额超过 200 亿元人民币;行业处于非国家垄断地位。
我们筛选出的行业先锋是: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海尔集团公司、联想控股有限公司、 TCL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尽管只有十多年的历史来证明它们在行业中取得的地位 ( 既不能说是长盛不衰的,也不能说是昙花一现的 ) 。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发现。我们的探索证实了一种看法:无论我们的文化传统多么不同,我们的确能够说明中国的企业藏匿着巨大潜力,在持续达到高利润发展的同时,中国的行业先锋企业不断地将其经营效率和利润翻倍,并且实现许多改革和创新。
是什么让这些企业更善于发挥优势呢?那是因为在大部分企业沉迷于机会主义时,它们却率先在中国掀起了管理革命。中国改革二十多年的时间不足以发展出一个成熟的商业社会,企业与政府和社会之间仍不可避免地存在复杂关系。然而它们集聚企业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不断完善和形成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发展战略。
【以上资料均属节选、详文请阅览印刷制品】
“ 每一代人都需要新的革命。 ” 托马斯 . 杰斐逊留下了这样的遗嘱。它令一代又一代不同国籍与文化背景的人激动。对于整整一代中国人来说,新的革命或许可以命名为市场革命,但与 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俄罗斯与东欧国家不同, 1978 年的中国没有杰弗瑞 . 萨克斯这样的哈佛教授,没人告诉他们这场革命意味着什么,总之它与阶级斗争不同。
几乎所有年龄超过 40 岁的人都会这样认为,他们生活的开端是 1978 年,生活的可能性从此被打开,他们有机会从农村回到城市,进入大学,他们中最幸运者还有机会打造鼓舞人心的企业,让全世界各地的人们看到一个生机勃勃、日益强大的中国。
这二十多年来,商业和企业的成长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并非在于它摧毁了一个旧传统,而在于它在建立一个新世界。由荆棘丛生的荒原构成的中国商业世界,更需要雄心勃勃的梦想者与开拓者。
然而,这短短二十多年,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和成长来说实在是太有限了。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企业的宗旨是创造客户,而企业的职能则是营销和创新;无论是从营销还是从创新的涵义来说,许多中国企业至今仍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企业。与创新的意义相反,这二十多年来,晃动在中国企业家眼前的是各个经济大国在各自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管理理论:在国际管理学科的进程中, 40 年代,人际关系训练被看做是组织成功的关键; 50 年代,目标管理被视为解决管理问题的新方法; 60 年代,分权化成为最佳方法; 70 年代,企业战略风靡一时; 80 年代,企业文化粉墨登场;进入 90 年代后,电子商务引入的各种方法更是层出不穷 …… 无所谓哪个时代,所有这些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似乎都是应接不暇的管理武器。
许多中国的企业家们努力试图将这其中的一些在自己的企业里得以 “ 完善 ”—— 在中国的词典中, “ 完善 ” 是一个美丽的词眼 —— 但在企业管理里面,它却是一个极大的陷阱,因为当一种管理手段或方法已经过时,你即使将它完善到完美的程度也毫无用处。与此同时,中国的优秀企业几乎都拥有进入全球五百强的梦想。尽管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国的绝大多数企业在组织完善和管理提升方面并没有明显的进步,我们仍然骄傲地看到海尔、 TCL 、联想、宝钢、华为等伴随着仅仅二十余年的经济改革、十多年的企业发展尤其是长约 8 年的市场化,在拥有非同寻常的骄人业绩的同时,它们正探寻一条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特殊之路,成为中国商业的行业先锋。
短短十多年的企业发展,是什么力量让它们实现了企业的飞速成长并一直保持着行业先锋的竞争力?面对众多的挑战:飞速发展的商业环境、与日俱增的竞争压力、日益增长的市场期望,究竟是什么让这些企业在成长中得以领先呢?有没有统一的规律或成功的模型可循呢?如果有,怎样才能做到?
显然,它们的成功已不再是仅仅依赖于对市场的认识,不再仅仅是对营销的把握和关注或是对质量和成本的追求 —— 在《哈佛商业评论》一篇名为《全球角逐:后发未必后至》的文章中,两位作者克里斯托夫 . 巴特利特与休曼特拉 . 戈沙尔总结说: “ 与传统的观念相反,处于世界经济边缘的国家也能产生一流的跨国公司。 ”—— 我们力图通过分析 ( 这是个具有创造性的过程,是信息、经验、灵感和突破等之和 ) 这些我们称为 “ 行业先锋 ” 的中国企业,希望在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 “ 行业先锋 ” 中看到它们获得成功的潜在因素,令更多的成长中的中国企业、商界学士分享属于中国企业特有的成功规律或模型,我们也希望它对中国未来商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力,让中国的商业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走向领先。
行业先锋在中国
我们要探讨的是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二十多年里产生的卓尔不群的企业;它们在取得非同寻常的骄人业绩的同时,也奠定了各自在中国商业企业领域中的行业先锋的地位。同时,我们要探讨的也不是这些行业先锋企业的本身,而是要找出它们所折射出的共性来回答这样几个问题:
- 短短十多年的企业发展,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实现了企业的飞速成长并一直保持着行业先锋的竞争力?
- 面对众多的挑战:飞速发展的商业环境、与日俱增的竞争压力、日益增长的市场期望,究竟是什么让这些企业在成长中得以领先呢?
- 有没有统一的规律或成功的模型可循呢?如果有,怎样才能做到?
我们曾经试图用这样的名词来命名这些我们要探讨的公司,如 “ 优秀公司 ” 、 “ 杰出公司 ” 、 “ 卓越企业 ” 、 “ 成功企业 ” 等,最终我们选择了 “ 行业先锋 ” 。比较已有百年历史的跨国企业和始终走在技术前沿的国际科技公司,我们认为要将目前这些中国企业以 “ 优秀 ” 、 “ 杰出 ” 、 “ 卓越 ” 或 “ 成功 ” 来形容似乎过早。
行业先锋企业是在中国推行制度化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典范;它们对同行、对中国经济发展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以这两点为基础,我们列出了一系列标准:在同行业中受到推崇和认可的机构;注重组织完善和管理提升;对中国经济发展存在不可或缺的地位;企业存在非常明显的规模化的发展;存在自主经营的产品、品牌 ( 或服务 ) ;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具有活力,受到关注;企业持续成长 15 年以上,期间是作为独立的公司发展;年销售额超过 200 亿元人民币;行业处于非国家垄断地位。
我们筛选出的行业先锋是: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海尔集团公司、联想控股有限公司、 TCL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尽管只有十多年的历史来证明它们在行业中取得的地位 ( 既不能说是长盛不衰的,也不能说是昙花一现的 ) 。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发现。我们的探索证实了一种看法:无论我们的文化传统多么不同,我们的确能够说明中国的企业藏匿着巨大潜力,在持续达到高利润发展的同时,中国的行业先锋企业不断地将其经营效率和利润翻倍,并且实现许多改革和创新。
是什么让这些企业更善于发挥优势呢?那是因为在大部分企业沉迷于机会主义时,它们却率先在中国掀起了管理革命。中国改革二十多年的时间不足以发展出一个成熟的商业社会,企业与政府和社会之间仍不可避免地存在复杂关系。然而它们集聚企业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不断完善和形成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发展战略。
【以上资料均属节选、详文请阅览印刷制品】
自媒体
备案信息
京ICP备10009731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2921号
全国公安机关互联网站安全备案
电话
400-007-9000
010-82659965
010-82873036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8号中钢国际广场A座6层
邮编:100081
E-mail: service@aimaci.com
知识中心: : 邮箱登陆
Copyright @aimaci.com All Right Reserved.北京j9九游会官方网站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